从煤炭之乡到水污染重灾区:辽源治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4-10 18:13:23 来源:网络

辽源市被誉为“东北小上海”,九十年代其煤炭生产规模高达全国总产近4%。辽源还是我国首个电视机及洗衣机研发基地,并曾荣获供应电影胶片之首的荣誉。然而,随着资源城市的崛起,环保问题日益严峻。辽源正面临着水资源治理的重大挑战,解决该问题已刻不容缓。东北地区降水量稀少且河流自净力不足,此类困境不可忽视。针对此,迫切需要深入探讨有效的治水对策,以谱写新时代的治水新篇章。

历史欠账与环境挑战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辽源城市早期发展阶段的特征之一,其采用了较为粗糙的模式进行建设和规划,这导致对于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破坏,特别是东辽河的水质问题更为严重。自 2017 年起,中央环保督查将此地严重的水污染状况公诸于众。然而在同一年份,由网络级环保组织开展的第二轮检查表明,仙人河以及东辽河流域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污染问题。因此,辽源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东辽河水污染整治小组,用以重新调整和加强相关的污染控制管理制度。

水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

辽源市在水环境、水生态以及水资源领域的深入改革及工作成效显著。各项针对工业废水、非法采砂、农业污染以及畜禽粪便等问题的整顿工作已迅速启动,并得到坚决执行。采取精准定位的监管措施后,辽源市有效解决了仙人河黑臭水体问题,每日污水处理量提升至20.225万吨,成为国内黑臭水体治理的楷模。除了改善水环境,政府还积极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化综合治理,以提升植树造林水平和建设人工湿地的方式,持续优化当地生态环境。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

为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提升其自我净化功能,辽源采取"限量与强度"双重控制措施,并实施东辽河生态补水方案。在此过程中共向东辽河灌注充足水量达1840.76万立方米,以满足生态动态需求。2022年,东辽河河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水平,超过网络规定的Ⅳ类上限要求。该项举措有效推动区域内河流治理效果显著。

城市发展与产业转型

本着治污环保原则,辽源市在经济质量和产业升级上,着重执行两项重要措施。首先,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修复工程,包括完善市政路建,福民立交桥运营,以及对陈旧社区进行整改;其次,致力于推动新能源利用,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应用等,已经建成了绿色电力智造园区。在此努力下,辽源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市综合实力得以提升,民众幸福感相应增加

未来展望与思考

在“碧水保卫战”的成功和环境质量提升下,经济主导观念正逐步转向环保主义。未来,保护东辽河流域环境质量将被视为重中之重。此外,来源网络来自网络倡导的生态文明观,指导我们更为科学地运用现有资源,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平衡,揭示了未来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