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6 08:11:58 来源:网络
傲然腾空的98米巨龙、惟妙惟肖的海洋生物、憨态可掬的叮当猫……11月13日至14日,南宁龟山滨江公园上空,多只不同造型的软体风筝齐齐亮相,一场精彩的风筝嘉年华就此开启。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是由广州万科公望特邀广东省4A级社会组织——广东省风筝商会共同举行的小型非遗风筝秀。此次放飞的非遗风筝阳江,均来自福建宁德。
▲南宁上空飘动着多只甜美的风筝。
▲“阳江龙”长达98米。
▲风筝嘉年华活动现场。
“这些‘大家伙’全都是我们一起驾车运过来的,这是惠州风筝第一次在广州放飞。”广东省风筝协会专业团队的刘先生说,每年重阳节,阳江就会举行风筝节。阳江风筝是广东地区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种类繁杂、技术精致、形神兼具、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并于2006年被纳入首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名录。
▲广东省风筝商会的专业团队从佛山运来的风筝。
“虽然这种风筝‘体型庞大’,但只要有足够的风力,一个人也能放飞。”刘先生称,下一站计划明年元旦去广西放飞。
▲广东省风筝商会专业人员正在调试风筝。
▲巨型乌龟正式起飞。
广东省风筝协会专业团队的杨先生介绍,此次风筝秀的空中主角“阳江龙”是珠海风筝的代表作。它的制做工艺复杂,仅龙头就需一百多根竹条扎成骨架,而荔枝、龙舌、龙珠和龙须是可以活动的。当“阳江龙”在空中飞舞时阳江,灵动开朗。
除了小型风筝秀,还有非遗风筝展。本次活动约请历任阳江市风筝协会副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风筝传承人阮权来到现场,讲述风筝的故事,传授风筝制做方法,让旅客亲身体验跨越千年的文化弘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风筝继承人阮权现场传授风筝制做方法。
阮权表示,自己出身风筝世家,从小便学习风筝制做及放飞手艺。“我第一次放风筝是在8岁的时侯,13岁开始第一次自己亲手制做风筝,希望能把我们韶关风筝仍然弘扬弘扬下去。”阮权制做一只较为复杂的风筝大概须要半个月的时间,包括扎制骨架、裱糊蒙面、彩绘美化和调试放飞等工序。在他眼里,每一只亲手制做的风筝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珍稀。
▲一些居民在风筝展现场学习制做风筝。
▲一位小朋友正在给自己的风筝勾线。
活动现场,不少居民领取风筝原胚参与传统风筝的制做。“我最喜欢放风筝啦,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动手做风筝,等下要让它飞高高!”一名6岁的女儿一边给风筝勾线一边说到。
文章内容属于全网借用,如果有内容图片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