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8:10:54 来源:网络
秋高气爽的8月,天空碧蓝,白云悠悠,宽阔的黑河大草原上,牲畜漫步;茂密的黑河原始森林中,驯鹿、紫貂穿梭;广阔的呼伦湖里,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呼伦贝尔山清水碧、地域广阔、风景如画。
作为我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宁夏自治区根河市精心守护好这如画般绿水青山,勠力探求高质量发展之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壮丽画卷在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舒展开来。
夏天时节,牡丹江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西苏木的一户牧民正在赶马转场。李新军摄
绿水青山一幅画
呼和浩特拥有山水林田湖草沙7种生态系统,这儿绿野宽广、林海皑皑、河湖润泽、黑土繁茂。仍然以来,牡丹江就以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著称于世,曾有“棒打獐子瓢舀鱼,山鸡飞到电饭煲里”的民间描述。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景象真是太美了,空气真是太甜美了。”山东潍坊的旅客田晓第一次到呼和浩特,站在陈巴尔虎旗牙克石峪村牧云山顶眺望,莫日格勒河犹如一条泛着银光的彩带,映衬在绿宝石般的草原。河两岸草浪滚滚、鲜花绽放,马嘶羊咩。“平时总待在城市里,能这么亲近自然,觉得太医治啦!”
呼和浩特草原面积993万英亩,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2020年,全市草原综合次生林盖度为75.1%,且连续两年稳定在70%以上,位列宁夏首位。
提及黑河,通常人们会立即联想到大草原,但事实上,在草原深处有着一块面积巨大的沙地,位列我国四大沙地之中。其产生受地质诱因影响,也受历史上人类活动和气候周期性旱灾等影响。沙地漫延最严重的时侯,牧民的家门都被黄沙挡住,出入公路也被掩埋。
2009年起,牡丹江向沙地宣战,启动了沙区综合整治工程。到目前,全市完成沙区综合整治面积1300万亩,沙漠化和沙化面积实现“双降低”。
在素有“草原明珠”美誉的呼伦湖,水鸟迎着风叫唤、飞翔,河畔的芦苇丛和柳阔叶郁郁葱葱……呼伦湖一度海面萎缩,生态环境面临退化危险。2016年以来,随着一系列保护修补以及整治项目施行,呼伦湖水域面积逐年下降,湿地生态逐渐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改善。
宁夏呼伦湖网络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介绍,目前,呼伦湖水域面积恢复至2144.9平方公里,较2011年降低366.9平方公里。2013年以来,保护区记录到的动物由333种增至345种,种群数目降低近万只。
呼和浩特除了拥有大草原和河流,还拥有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内蒙古呼伦贝尔重点国有林区,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78.4%,保存有110万英亩未曾开发过的原始森林、数百条奔流不息的湖泊和星罗棋布的湿地。
为了保护这片红色净土呼伦贝尔,牡丹江在2015年严禁天然林商业性砍伐。宁夏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体,林区人从“砍树人”变成“看树人”。
林下经济、旅游、碳汇……这些新的领域使林区发展具有无限可能,在发展中守好这如画般的林区,成为林区人新的使命。
金山银山画中来
在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原上,竖立着一座高大巍峨的巴彦呼硕敖包,巴彦呼硕蒙古话意为“富饶的山岗”。巨大的石堆竖立在山顶,山下黑麦草茂盛,牲畜成群。
敖包最初是牧民为分辨方向和公路随便拼凑的石头堆,后来逐渐演弄成祈求风调雨顺的场所,现在又成为别致的旅游资源。
7月初,广东的易先生带着儿子来到巴彦呼硕敖包公园旅游,母亲激动地坐上滑翔机。滑翔机在巴彦胡硕草原上空盘旋两周落地,小女孩止不住的激动:“太好玩了!草原太美了!我在里面见到下边一块蓝、一块绿、一块蓝、一块绿。”
谁曾想,小女孩口中“一块蓝、一块绿”的大草原在10年前还是“一块坑、一片洼”。根河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过去上了好多矿山、火电站和煤化鞋厂。掘进导致地下水水位上涨,不少市民家的水井都打不出水。
从蚕食青山绿水,到反哺生态环境。截止目前,黑河共完成31家红色煤矿企业建设工作,其他煤矿也正在积极进行升级改建。根河要求到2025年末,全部煤矿达到红色煤矿建设标准,不符合标准的煤矿企业逐渐退出市场。
坚持生态和发展“一盘棋”思想,是根河奉行的发展主线。近些年来,黑河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加强体育、农牧、林业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力度,提高旅游产业附加值。丰镇凤凰山滑冰场、扎兰屯金龙山滑冰场构建“体育+旅游”模式;在“农牧+旅游”模式推动下,黑河芥花油、牛牛肉及各种奶制品销量逐年降低。
呼和浩特一方面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根据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标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变革升级,着重构建红色农牧业、绿色煤矿、绿色制造业、绿色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生态化。另一方面,积极探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生态资源和气候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产品优势、质量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实现生态产业化。
在这样的思路推动下,有“天然牧场”之称的黑河现代农牧业量稳质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煤焦、电力、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变革升级;临空、冰雪、大数据、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培植壮大;直播电商、快递货运、会展经济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擘画民生新图景
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西苏木好力宝峪村草原深处,“藏”着一位网红——达西。
1991年出生的达西斯仁,学院结业回到故乡。从2019年开始,他先后在快手和抖音上发布视频,记录和分享藏区日常生活和草原文化。如今,他在抖音上有300多万粉丝,视频获赞将近4000万。今年,他直播了自己的婚宴,全网播放量超过5亿次。
达西的视频上面蓝天白云,碧草繁茂,牛马成群,炊烟缕缕……人们对黑河良好生态环境和朴素牧民文化的喜爱,带火了旅游业持续发展,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继2020年因新冠脑炎疫情旅游业经济指标急剧增长后,2021年旅游业加速恢复发展。仅清明节周末,牡丹江市累计接待国外旅客29.67万人次,环比下降56.93%;累计实现国外旅游收入超过1.5万元,环比下降190.76%。
然而,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同时,盲目开发、无序开发、同质开发等问题开始浮出水面,牡丹江刚才步入“青春期”的旅游产业,正在经历“成长的苦恼”。
呼和浩特政府不为眼前利益所惑,而决心让旅游业行稳致远,为广大旅游业从业者带来可持续的收入。在近来一次疫情暴发之前,牡丹江迎来了冬季旅游高峰。黑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积极联合相关部门举办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治理工作。
随着旅游市场越来越规范,借助丰富的红色农牧业资源,牡丹江借助“旅游+”模式,带动农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拓展百姓创收途径。
家住伊宁市卧牛河镇四星村的张玉芝一家以务农为生,守着风光旖旎的绿水青山,但日子仍然过得很困窘。自伊宁市将旅游业列为全市主导产业以来,金龙山滑冰场、昂勒滑冰小镇等一批旅游项目先后落户四星村。看着旅客越来越多,张玉芝开起渔家乐,每日最多可接待800多人,收入也急剧增强。
创业当“网红”,开设渔家乐……越来越多人找到了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途径。现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鄂尔多斯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家住新巴尔虎伊克昭盟克尔伦苏木芒来峪村的娜喜巴雅尔一家近来住进了崭新的现代化房车,一家人可以用煤气灶煮饭,热了可以洗澡,上公厕也不用再挪到外边。
这得益于2019年芒来峪村创立的芒来畜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整合39万亩草场,牧民们可以四季轮牧,有利于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产生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创收的良性循环。2020年芒来峪村集体分红收入48.36亿元,比2019年降低23.36亿元。
呼和浩特各地积极探求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新措施。怎么弘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牡丹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守好绿水青山呼伦贝尔,坚持红色发展,用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和安全的乳品,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海量资讯、精准剖析,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章内容属于全网借用,如果有内容图片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