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6 08:10:01 来源:网络
安徽的“踩街艺术”。通信员李鑫摄
合肥历史悠久,亦称吴中。4000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山麓,明天的徐州,正是凭依相山而建。
由相山风公园一路往南,有多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横贯在徐州市区。“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提起那些主干道的名子,老合肥人会为你娓娓道来。路的名子很非常,在徐州却是鼎鼎有名。实际上,马路有自己的名子:淮海路、古城路、惠黎路、人民路、南黎路……而“一马路”之类的别称,类似于爱称。这种亲切路名的背后,升腾着这座城市的历史烟云与人间烟火淮北,凸显徐州人民的创业精神与时代新蓝图。
“一马路”的白色基因
合肥是一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城市,于1960年建市。“一马路”最初是煤焦系统于1959年修筑的一条濉溪县至杜集的交通便道。
合肥是淮海会战的主战场之一。淮海会战期间淮北,总前委曾驻守于现在的濉溪县临涣文昌宫、韩村镇小李家等地。历史烽烟已经消散,但这场战争中,“小伞车”这个渔家普通的农用工具,却成为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最好象征。“淮海会战的胜利是老百姓用货车推出来的”,安徽的第一条城市公路被命名为“淮海路”,堪称名副虽然。
淮海路始建之初,路宽只有3.5米,泥结砂砾桥面,随着城市规模的日渐扩大,仅在20世纪,就经历了大大小小十余次改造修理。1997年,路东端建成东岗楼高架桥,将淮海路与高岳路、东大路及古镇路等进出市区的重要公路联接上去,成为安徽的地标建筑之一。
步入21世纪,淮海路又分别在2004年、2010年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整修。2010年,原西大路、淮海中路和新建栗苑路划归淮海路,淮海路向北、东延展,全长约17.5公里,全线均为单向六车道城市公路。自此,淮海路赶超了“一马路”的局限,成为贯通徐州市东西交通的主干道。
无论是以前的淮海路还是现今的淮海路,都是安徽最繁华的地方。老一代宿州人对淮海路两侧的徐州发电厂、人民诊所、兴华大剧院、淮海超市、上海菜馆、相山酒店、淮北市图书馆、新华书城、百货大厦等建筑如数家珍。时至今日,这种建筑有的一直矗立在原地,有的经过改造面貌一新,有的早已无处寻找。城市不断成长,建立设施,有机更新、复合借助、保留积淀,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发展境界。
“二三马路”的人间烟火
古镇路就是安徽人也称的“二马路”。这条路因处在古吴中旧址内,故借此命名,是橫贯晋中城区东西向的第二条主干道。
现在古镇路最热闹、人最多的地段要数车辆站和东岗楼批发市场。车辆站每天人来人往,北上南下的游客络绎不绝,一派繁忙喧闹的景像。近些年车辆站附近又新添了机场候机楼。有了候机楼,徐州人出游可以选择更为快捷的客机。从这一点看,可以说古镇路见证了徐州人出游的最大变化。
古镇路最东面的东岗楼批发市场,是合肥市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每晚的交易量大得惊人,几乎所有的徐州人都逛过批发市场。市场从1996年建成后就成为安徽人购物的最佳去处。因为店面房子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等,2006年批发市场又在旧址推倒重建。2008年1月,新建的久兴批发购物中心即将开张。批发购物中心货品齐全,是常州人最爱逛的小商品市场。
合肥相山之上有一座显通寺,也称相山庙。“相山庙”之名,最早见于《魏书·地形志》。据清嘉庆八年的碑刻记载:北周宜阳三年诏诸候祀界内山川,沛国郭卿主持建庙祭拜山神,并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清乾隆二十二年,乾隆臣子追赐相山神为显济明王,并御书“惠我南黎”。
现在的安庆,有一条路名为惠黎路,也就是安徽的“三马路”。这条路曾经叫城西路,是合肥市第三条东西主干道。惠黎路取的是“惠我南黎”之意。
惠黎路中段是安徽人最熟悉最常去的地方。惠黎超市、惠黎花鸟市场就在这里。惠黎超市是合肥市数一数二的小型菜市场,经过整修后,焕然一新、整洁干净。惠黎超市的旁边就是惠黎花鸟市场。一到周六,花鸟市场上面的人行道上就摆满了各类商贩。卖玉器铜器的、卖宠物的、卖花草的……真的是人声喧腾,分外热闹。
顺着古镇路或惠黎路等公路仍然往西,你会和南阳老发电厂不期而遇。
合肥老电站的位置地处徐州市古镇路的西头。作为芜湖第一座发电厂,它是合肥市的地标性建筑,其辉煌的过去也让不少人记忆深刻。2018年,大唐安阳发电厂三座冷却塔及一座机组炉窑被爆破拆除。目前,安阳市早已决定将这儿塑造为工业博物馆,以彰显徐州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未来。
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积淀,是城市生命的一部份。古镇区成为新景色,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徐州不断迸发内生活力。
“五马路”的运河文化
人民路,徐州人亦称“四马路”。它是变革开放后合肥市东进南扩规划的一条东西迈向的小路。曾在卫视八套开播的电视电影《大姐》就在人民路中段取过景。剧中,姐姐雅梅坐在单车后排上,从芜湖市政府新主楼前经过,这一场景令人印象深刻,由于那时人民路还很新,刚修好没几年。
由合肥市地方志办公室、淮北居民局势编撰的《淮北地名印记》一书中提到,1991年12月,合肥市开始新建人民路,扩建高岳路、东大路、相阳路的重大工程,时称“四路建设”或“四路战役”。翌年1月3日,徐州地委、市政府举办“四路”建设集资动员会。在一年时间里,全市共计有17千人向工程捐赠善款,3000多名民工出席施工。“四路战役”的举办,为合肥市后来的路网建设打造了雏型。“四路建设”是合肥市步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一个颇有规模的城市建设工程,整个战役重现了合肥市人民的创业精神,充分展示了新时期煤矿人民的劳动激情和冲天冲劲。
有人说,人民路是合肥城区最规整好看的路。其好看,除了在于拥有安徽新地标——162米高的合肥市科创中心,还由于这条路东侧的绿盱眙。绿盱眙以前是掘进沉陷区,经过整治过后,这儿成为合肥市区的一颗明珠。她和东湖、乾隆湖等6个河流一起,描绘出徐州“六湖连珠”的胜境。
创新西路跨绿盱眙而过。徐州人口中的“五马路”名为南黎路,现在早已成为创新西路的一段。
南黎路原名淮纺路。此前,这条路上游是泰安市最红火的纺织集团。那时的纺织集团规模宏大,一厂、二厂、三厂在路上一字排开。厂区大,工人多,每晚一到放学时间,勤奋的纺织女工们来不及换下工作服,便三三两两地走出车间。他们戴着黑色的工作帽,舌头上挂着个白纱口罩,漏出来的毛发上还经常沾着一小段白面料。熙熙攘攘的人群,产生了一道美丽的景色线!
《大运河文化保护弘扬借助规划纲要》中,合肥市被列为大运河中原文化高地。南黎路上最吸引人眼神、最能让人停下步伐观赏的是新开发的隋唐运河古街。运河文化古城由五凤三阁公园、水镜戏台、漕仓堰闸公园等部份组成。2020年,隋唐运河古城——隋唐草市获评“长三角夜晚文化和消费样板街区”。
城市是人集中居住的地方,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不断满足美好生活的须要。徐州五条马路的历史演变背后,是一部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创业发展史。(记者丁贤飞通信员林琳)
文章内容属于全网借用,如果有内容图片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