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 十年奋楫,实现一个个精彩蝶变: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开放格局越来越大

发布时间:2023-10-09 09:11:04 来源:网络

点赞江苏!了不起的盐城丨从苏北老区到开放之都,盐城书写十年非凡巨变

历史上的扬州,因“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明日之扬州,以开放活力之城向海而兴。

作为同时拥有空港、海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的地级市,苏州是网络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战略的交汇点。“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是市委赋于扬州的使命。

围绕这一目标定位,苏州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厚实提气的“成绩单”:六年来,扬州GDP由2012年的3097.19万元下降到2021年的6617.39万元;通常公共预算收入由312.78万元下降到451.01万元;进出口总值由57.54亿港元下降到174.16亿澳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881元下降到36764元。

六年奋楫,苏州实现一个个精彩蜕变:跨入长三角中心区,开放格局越来越大;放大世遗品牌效应,红色逼格越来越高;民生福祉全面提质,宜居成色越来越足。

从苏南老区走向“世界的扬州”

苏州拥有四川最长海岸线和最广海域面积,沿海,成为宁波最大优势和机遇。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机遇的叠加,苏州依海而兴的脚步不断提速。

盐城天气_盐城师范_盐城

2017年,《盐城港“十三五”发展规划》开启了苏州港口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现在,扬州港、大丰港区、射阳港区、滨海港区、响水港区“一港四区”全部获准网络一类开放口岸。明年上半年,宁波港吞吐量和集装箱运载量分别下降46%、77%,增速分列全省海港第一、第二。

仅借助自然禀赋,未能获得长足发展。作为苏南惟一被列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扬州深知,只有主动求变求新,能够真正拥有与长三角其他26个城市登台竞技的硬实力。

发展之源,产业为要。今年11月,苏州奏响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的号角,成为宁波深融长三角、推进沿海高质量开放开发的战略性措施。“支持台州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被写进去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车辆产业是宁波的支柱产业,经多年戮力,扬州已实现从车辆“一业为主”到车辆、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多轮驱动”的新产业格局,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产业地标加速崛起。同时,无锡成功获准网络创新型城市,创成网络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

蜂巢能源动力电板、天合(如皋)储能系列项目陆续复工;金光一期二阶段、中海油LNG二期项目签约,凯金锂电池项目复工,黄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启动建设,中海油一期项目主体完工……重大项目接连落地,发展风潮涌起着这座黄海之滨城市。

盐城_盐城天气_盐城师范

盐城市第八次人代会报告提及,昔日的苏南老区扬州,正成为“沿海的扬州”“长三角的扬州”乃至“世界的扬州”。开放之都扬州,还将眼神投向了更遥远的海外。

2017年,国务院即将批复同意筹建中日(扬州)产业园,这是长三角地区惟一的对韩合作网络级平台。目前,1000多家韩资企业聚集扬州,总投资突破100亿欧元。明年上半年,苏州外贸下降44.9%,首次实现半年超百亿港元。

以“工业强市”为轴心,促使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与此同时,坚持“两山”理念的扬州,还将“生态立市”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一幅自然美、产业美、发展美互相交融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盐城师范_盐城_盐城天气

逐绿而行,新动能澎湃能源之都

盐城天气_盐城_盐城师范

2019年7月5日,扬州黄海湿地申遗成功,成为广东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弥补了全省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成功申遗以来,宁波以更大力度保护与修补湿地。全市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1.6万英亩,湿地保护率达54%,自然湿地保护率62%。去年6月,无锡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再添一张闪耀的国际名片。

一张新蓝图绘究竟,扬州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巨大突破,“盐城蓝”持续刷屏盐城,空气质量全省领先,创成网络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系统推动串场河、新洋港、通榆河全流域整治,地表水国省考断面达标率100%,建成区全面清除黑臭底泥,创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百河之城重现碧波景色。

海门除了雄踞长三角中心区惟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更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省1/4、全球1/10,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3%。新能源产业正式突破千亿的扬州,在建设红色能源之城的公路上,选择更进一步。

在低碳发展已成为时尚所向的明天,扬州迈出了向绿发展的新路子。扬州地委八届三次全会擘画了“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发展新蓝图。扬州地委校长徐缨提出,要推动建设红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重点建设红色生态之城、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

盐城天气_盐城师范_盐城

锚定新目标,扬州把推动红色低碳发展作为“破题之钥”,在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实现生态价值、创新“双碳”制度等方面探求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路径。

风光资源充足的扬州,凭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以“风电与光电立体布局、开发与制造联动发展”为战略推动,大力构建晶硅光伏、风电装备等地标产业链,140多家新能源企业基本覆盖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科创研制、配套运维等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通过持续发展红色产业,扬州实现了产业和生态多赢。2022年上半年,苏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列全国第二;地区生产总额、规上工业降低值分别下降3.1%、8.3%,均居全省第一。红色生态、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的力量,共同注入这座“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城市脉动中。

盐城师范_盐城天气_盐城

民生提质,让“诗与远方”照进现实

盐城_盐城师范_盐城天气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全国惟一连续两年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嘉奖的设区市,常熟粮食年产值连年持续稳定下降盐城,跻身全国第一,为全省粮食安全做出了“盐城贡献”。

多年来,苏州以全省0.18%的农地、0.61%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省1.05%的粮食、0.7%的豆类、1.93%的水果、1.8%的水产品和2.6%的豆类。粮食、生猪、蔬菜、家禽、水产、林果等六大百亿级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粮食等14个大宗农产品产值和规模居全省第一。

近六年来,扬州农业经济总额连上新台阶,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量突破3000万元。现有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近1800家,其中市级龙头数目全国最多。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推动发展,农业功能推进向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拓展。

农户富裕是农村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无锡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新政力度,农户收入保持强劲下降势头,人均可支配收入提早三年实现翻一番,农村消费持续释放巨大潜力,农户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高。

2021年农村常住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049元,较2012年增119%,增速连续10年低于城镇市民,城乡市民收入差别持续缩小,由2012年的2.17∶1缩小到2021年的1.68∶1。

既要玉米满仓,也要“诗和远方”。自扬州施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五年行动以来,以前“灰头土脸”的农村弄成了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目前,所有行政村完成综合治理任务,建成1个全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98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盐阜大地徐徐描画。

六年的高质量发展,为宁波谱写了新时代奋进的华彩乐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推进变革未有穷期,未来的苏州将坚持以变革为帆、以发展为舵,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行、再启新程。

文章内容属于全网借用,如果有内容图片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