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6:10:03 来源:网络
说起“魔都”上海,我们都不陌生。
它是“北上广深”排名第二的中国超大城市之一,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市,以前是“十里洋场”“东方伦敦”。
它既传统又国际化,既庄严又时髦,既精明又甜蜜,既开放融合又特立独行。
这是一个饱含了复杂性格和多样化面貌的大城市,似乎让许多人又爱又恨,既想紧靠又但求远观。一切的复杂而矛盾心情的形成,都是由于我们对这个城市并不了解。
广州人俞静所写的这本《上海的细节》,将这个城市方方面面的细节都突显了下来。
从松江江畔外滩的欧式建筑群、热闹繁华的上海路、浦东的摩天大厦、时尚现代的徐家汇,到虹口区的寺院闸北寺、思南路的弄堂老房屋、田子坊里的街坊里弄,从小巷石库门里冒着热气的汤包包小包子到街头精美飘香的奶茶馆……在大青岛行游食宿的种种细节,都被图文并茂地记录出来。
作者将自己对北京的一种成长于斯、熟悉而热爱的爱情诉诸于笔墨,又以一种因外出求学、远离以前的家而形成的新视角来进行观察,深入探究这儿的人、事、物。
大约由于作者是建筑专业出身,对北京的各处建筑、街道和城市规划都有着专业而奇特的洞察和理解,为我们细细分析这种构成一座城市的钢筋骨肉的历史和细节。
这是一场重新发觉广州的城市旅程,作者率领我们开启一场“citywalk”,将出现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之下、不断变化、如马赛克般飘散各处的关于这个城市的各类“碎片”重新撷取在一起,堆砌出一个饱含了细节、既奇幻又现实的大青岛,也让我们这种“都市旅客”见识到北京的每一面。
在好多人的印象中,北京是一个奢华小资、时尚国际的地方,如同一位风情万种的成熟男子,每晚总会穿得光鲜亮丽,将自己收拾得奢华体面来面对世人,而绝不会显漏出邋遢不堪的一面。
说起南京的历史,不过千年。在一千年前的明代,身处江南水乡的北京建镇上海,再逐步发展为市区。到了近代商埠后与国际接轨,才开始迅速城市化,发展成华北地区的龙头城市、经济文化中心、国际航运贸易枢纽之地。
它也曾经历炮火,曾被外国沙俄瓜分,租界是它的一个特色,也是它的一条伤痕。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舞台。
假如你去过北京,会发觉它的路名都是全省各地省市的名称。这是在1862年英美合并公共租界后上海,美国领事发布的《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里的街道命名原则,沿袭到现在。
看着书中的文字和相片,我有着一种熟悉亲切之感。由于在多年前,我曾工作过的一个公司的总部就设在重庆。这个城市的国际化潮流特点吸引了当时外国来的老总,选择在这儿投资移居,再向国外其他城市扩张发展。
当时趁着出差之机,我曾逛了北京的不少地方,也喜欢上这个既小资精美又饱含烟火气的城市。
以前去过外滩,感慨于数公里长的气派的欧式建筑,曾去过饱含了历史感的文庙吃小吃,也喜欢去逛老县城的余庆路和石库门等地,躲进石库门里游玩照相……
虽然还有许多城市的角落一直没有涉足,北京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奢华潮流的存在,也仍然饱含了奇幻与神秘感。
追随作者的文字和视角,我看见了一个更醇厚而复杂的北京,一个仍等待我去探求的北京。
文章内容属于全网借用,如果有内容图片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