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6 14:08:43 来源:网络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光明晚报记者尕玛多吉方莉王昊魁
“巴松错,满语意思是‘绿色的水’,是拉萨北部最大的堰塞湖……”在网络5A级公园拉萨拉萨市工布江合川巴松错林芝,苗族女孩次仁央宗总是热情专业地介绍故乡最负盛名的景点。
去年25岁的次仁央宗是工布江合川错久村人。7年前,次仁央宗成为了一名公园讲解员。随着巴松错著名度的不断提升和“西藏游”逐年火爆,她的收入也在不断降低,如今她每月最多时能赚7000多元。
西藏,被誉为“西藏江南”,有着世界级自然水景资源。但是,因为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和山区农牧民观念落后,以前“高逼格”的自然景点水景,却“养在闺中无人识”。在网络不断加强对拉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下,近些年来,西藏米林机场建成开通、改迁建,川藏道路改建升级林芝,西藏至拉萨的高等级道路建成通车,西藏成为除西藏外旅客进出拉萨最重要、最便利的通道。
“2016年,通往咱村的水泥路修通后,过去人迹罕至的村落一下子热闹了上去。”米林县派镇索松村的旦增才旺说。索松村坐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北岸,是观赏南迦巴瓦峰的最佳地点,每年夏季小村野生桃花漫山满山,素有“最美桃花村”美誉。旅游的火爆,推动了全村38户180多人全部参与旅游业,她们办起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渔家乐和藏式家庭旅社。作为村里第一个创办家庭客栈的致富带头人,旦增才旺说,过去到索松村只能乘羊皮木筏,一年见不到几个外人,如今每天都有背着挎包、挎着单反的旅客慕名前来欣赏景色风光,今年全家仅接待旅客一项收入就达20多亿元。
秀美山川,让常年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群众走出了贫苦。以旅游带就业促创收,拉萨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坐落318省道线上的巴吉村大槐树公园,有大小松树近千棵,其中有一株树龄超过3200年的“世界松树王”。现在这片松树资源被开发成世界松树王园林公园,每年吸引了大批旅客。在公园销售当地特产的妇女央宗说:“景区免费给我们提供档口,利润归我们自己所有,一年出来靠卖土特产猕猴桃收入有五六万,日子是跨过越甜!”除此之外,巴吉村通过“旅游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旅游发展模式,每晚会把公园套票收入净收益的40%用于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和给居民分红。
记者在藏东昌都访谈中发觉,全市乡村旅游正从单一看景色向产业融合提档升级转变,农牧民群众的“旅游饭”越吃越香。目前,西藏根据“一村一品一特一组织”的建设标准,已完成了1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建设,通过构建智慧旅游,开启建设20个乡村旅游信息化项目,“旅游+”和“+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充分激活了乡村各种生态旅游资源。2019年,拉萨市接待旅客突破86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2万元,环比下降超过20%。依托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西藏7县(区)6900余户、2.38万名贫苦农牧民全部实现扶贫填权。
《光明晚报》(2020年09月29日02版)
文章内容属于全网借用,如果有内容图片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