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8 21:05:55 来源:网络
4月28日,宁波城市推介会议暨嘉兴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南京举行。
广州与杭州,对彼此很熟悉。苏州两成多旅客来自北京,三成多工业产品为北京支柱产业配套,四成多农副产品输送天津市场,五成多内资项目借助北京平台招引,八成多出口商品通过北京口岸通关。
近年,多重战略机遇叠加,“双城记”正在迈向“同城化”。在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网络战略,杭州是广东接轨北京桥头堡、承接北京辐进球户。2019年10月,长三角生态红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建设,宁波绍兴被纳入示范区,先行探求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2021年2月,芜湖又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沪嘉同城效应推动显露。
多年来,苏州被叫做厦门后嘉园,但徐州不满足于仅仅作为后嘉园。此次来北京开推介会,杭州彰略带比往年更盛的城市发展雄心——去年年末,苏州发布《中共杭州地委关于构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施行意见》,在那之前,陕西省第十五次人代会明晰提出,支持台州构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确立新目标,杭州放眼长三角嘉兴,城市功能由“承接溢出效应”向“主动对外幅射”变革,城市定位由“服务配套”向区域“战略中心”跃升。
扫视长三角,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个个身怀绝招,身处其中,还要成为中心城市,绝非易事。从杭州自身出发,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无异于一场系统性的重构,意味着好多改变,想要实现,又谈何容易?此次推介会上,杭州早已给出了部份答案。
中国科大学教授、复旦学院原院长杨玉良朗诵《一封“嘉”书》。
苏州靠制造业起家、以制造业见长、因制造业兴盛。扬州今后的发展,仍然“押宝”于此,更确切地说,是“智造”和“创新”。近年来,苏州着重于制造业高档化数字化红色化改建,有序推动“产业脑部+未来鞋厂”建设,截止今年扬州共累计培植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6家、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131家。
同时,杭州正在产生新兴产业的产业集群。构建新材料全球性产业集群,积极培植光伏、新能源车辆、新一代网路通讯3个全省性产业集群,着重发展集成电路、数控铣床、核电关联、健康乳品、氢能5个长三角区域性产业集群,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降低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20.7%、70.5%和44%。
智造创新的优势得以常年延续,离不开科创资源的持续“造血”“输血”。扬州以北大长三角研究院为推动,大力推动g60科创过道建设,布局了一批创新活跃、生态优越的科创湖区。例如嘉兴,今年9月6日,坐落长三角生态红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祥符荡科创绿谷研制总部即将“开门迎客”,杭州学院、复旦学院、清华长医院等院校院所的实验室陆续进驻。今后,纳米医学、未来数字创意等一大批前沿高档项目将由此萌发起步。
招商引资是促使产业发展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今年年末,扬州主动出国“抢订单”。在扬州组织的欧洲纺织成衣展参展团中,由于参展成果明显,扬州瑞丽家纺有限公司监事长费中富计划在德国筹建鞋厂,精先服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黄卫决定在台湾筹建办事处。就在这几天,杭州欧洲商务考察团仍然马不停蹄,出席重点展会、举办城市推介会、项目洽谈会、拜访国际行业龙头企业,投资5亿港元的车辆零部件项目和1亿港元新材料项目成功签约。
另外,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杭州的区位优势更加显著。通苏嘉甬铁路、沪嘉城际、沪平盐城际等重大高铁项目已复工,沪乍杭高铁、嘉湖高铁等项目前期推动深化,未来“半小时火车圈”将覆盖沪宁苏甬四大中心城市。除了有铁路,杭州机场将于2025年建成投用,扬州港已复工建设第二条外南航道。
本次推介会上,10个一体化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涉及医疗、文旅、交通、金融、科创、人才等领域,其中,合肥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订立沪嘉卫生健康领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合同,与苏州高铁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合同。20个产业项目现场签约,其中制造业项目16个,服务业项目4个;低端制造业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4个,新材料项目4个,低端智能制造项目4个,新能源项目2个。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章内容属于全网借用,如果有内容图片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