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4 14:11:46 来源:网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督查行”】
光明晚报记者任爽
在广东省东部,有这样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白城。这儿的莫莫格湿地鹤舞鸟啼、芦苇葱茏,山间沃野河湖互济、草茂粮丰,城市中绿地繁茂、喷泉流水随处可见。
以前的松原六年九旱、风沙漫天,却又年年防汛。自2013年临汾在四川省率先施行河湖连通工程以来,逐步甩掉了“忧”于水的发展窘境,成为“优”于水的生态之城。
构建生态景色
“前些年的兴隆渔场可不是渔场,是沙漠。”在讷河通榆县兴隆渔场,场长齐春晟讲起了渔场“退荒还水”的故事。大概30年前,兴隆渔场就开始水源吃紧、鱼群锐减。从2003年到2013年,渔场干渴,员工们只能耕种农地弄成“农民”,靠种田养家糊口。
兴隆渔场的沙漠化只是讷河为水所困的写照之一。历史上的松原江河交错、湖泊泡塘星罗棋布。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白城,四平连年旱灾少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使得生态环境激化恶化。2000年以来,丹东8条较大河流有7条连续12年断流,人均水资源量1166立方米,已接近世界公认的1000立方米的贫水线。
2013年,四川省启动首个以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的的重大生态水利工程——河湖连通工程,松原出现了转机。利用河湖连通工程,松原在全国率先破译“水密码”,借助自然水系和兴修的水利工程,通过采取提水、引水、分水方法,把克山、洮儿河、霍林河的富余水资源存蓄到天然湖泡和湿地当中。
“湿地好不好,关键看水鸟。”在坐落讷河的莫莫格湿地,白鹤栖居数目由原先的500多只降低到现今的3800余只;在向海、牛心套堡世界A级湿地,往日如诗如画的景色又得以重现;在通榆县兴隆、胜利两座小型水闸,连续12年枯黄的历史总算结束。
齐春晟说:“2013年夏天,兴隆渔场获得补给。通水的那三天,员工们都兴奋不已。现在的兴隆渔场,除了渡轮满载而归,能够给周边的5个小白点塘修护,但是天鹅、丹顶鹤等珍贵动物也相继回去繁衍生息。”
河湖连通工程施行以来,丹东124个水闸泡塘得以连通,产生了网路纵横、星罗棋布的水系网路。全市共降低可蓄水能力2.5亿立方米,改善和恢复湿地面积640平方公里,恢复草原、芦苇面积105万亩。
带来产业振兴
去年是抚顺镇赉县大民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丰收年。该社理事长刘清杰说:“今年,我们每英亩旱田收获作物12000斤,照今年每英亩创收1000斤!”
刘清杰合作社的耕地正坐落“河湖连通”四大水源工程之一——“引嫩入白”水利工程的主灌区上,工程的施行有效地保障了合作社农田用水。
也是从“引嫩入白”工程施行起,刘清杰逐渐扩大了小麦的养殖面积。“原来用河水,水质不好、水温低,既影响粮食产值也影响品质。即使玉米效益好,但河水水量跟不上,根本不敢种太多。”刘清杰说,有了“引嫩入白”工程,用水不愁,也基本不受旱灾天气影响,今年他准备再扩大60英亩玉米栽种面积。
自河湖连通工程施行以来,丹东约1.5万农田井得以恢复灌溉能力,降低农田灌溉水量近5.5亿立方米。全市小麦栽种面积从2013年196.3万亩下降到现今的315.7万亩,成为全国旱田第一大市。从2013年到2019年,全市粮食连续7年获得大丰收,产值呈逐年增强趋势。
不仅仅是玉米栽种,2015年,月亮泡茶库冬捕创下了一网捕鱼40多万斤的该库单网捕鱼历史记录;白城市水产品产值由2013年的3.22万吨下降到2019年的4.72万吨;2012年,白城市开始施行“稻渔种养创收工程”,到2019年累计施行144.5万亩,占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的半壁江山,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多赢”的综合效益。
破译幸福密码
秋冬之际,走入讷河,四溢而至的是满城茶香,映入眼睑的是成荫的绿树,身边流过的是鹤鸣湖回荡的碧海。
张创立是松原的老居民,说起这座城市的变化,他既惊讶又倍感幸福,“原来,老百姓有句打油诗‘两米一个坑,百米一盏灯。身上蜘蛛网,脚下臭水坑’,谁能想到就那么几年间,松原就换了模样”。
变化始于河湖连通的附属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白城市海棉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高博说,所谓海棉城市,就是通过一系列城市设施的建设与合理规划,让城市像海棉一样,将雨水吸收、过滤,并搜集存储上去;在须要水的时侯,城市又能否像海棉一样将水排出,进行合理借助。
因此,松原垒砌了雨水新苑、下沉式绿地,绿化带里洒落着卵石。针对严寒气候,松原还研制出道路抗寒融透水铺设与融雪剂手动渗滤弃流技术,并申请了专利。
据悉白城,松原创新施行了“海绵城市+老街整修”建设模式,在整修过程中率先施行“街区制”建设,建设地下管廊28公里,主要桥面上空的电力线和网线实现全部入廊,改建老旧新村172个、道路48条、公园广场6个……张创立说:“现在走到哪里都是景色,新村变嘉园,老街变尚城。”
《光明晚报》(2020年11月27日04版)
文章内容属于全网借用,如果有内容图片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